6月2日,记者来到图们市,冒雨探访凉水断桥、东北解放纪念塔,听讲解员讲述这两处红色遗迹的故事。
图们市凉水断桥位于图们市凉水镇内,距离图们市中心23公里,是图们市凉水镇与朝鲜咸镜北道稳城郡之间的大桥。站在凉水断桥上,隔江可望朝鲜稳城郡和朝鲜著名的王在山革命事迹地纪念塔全貌。这座断桥,见证了抗日时期从全面抗战到抗战胜利的整个过程。
一座桥因何而建,因何而断?在这里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找到图们市凉水镇龙虎村党支部书记刘新财,跟随他一起追寻那段奋起抗战的历史。
“这座桥就是著名的凉水断桥,也就是稳城大桥,由日本人在1936年修建,1937年投入使用,总长525米,宽6米,有21个桥墩,当时修建的初衷就是将从中国掠夺的物资经由朝鲜运回日本本土。”站在凉水断桥上,刘新财开始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三省,其中,日本一个师的兵力经图们侵入东北腹地。1932年,日本关东军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成为满洲(东北)的实际统治者,并在东北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
“三十年代初,日本侵略者在延边建立各种统治机构,强行修筑铁路、公路和桥梁,对延边的自然资源、物产等进行疯狂掠夺,并将物资通过图们再经朝鲜运往日本,这样图们成为了日本侵略者集结物资的重要场地和转运站。当时,图们边城的人口不到1万人,日本侵略者在这里设置的机构、建筑的桥梁就多达20多处。”刘新财介绍,日本关东军建立满洲国后,由关东军军部策划建设连接朝鲜和中国大陆的铁路、公路网,图们江上流到下流的千里河面上开始架设多达十几座的桥梁。作为其中之一的稳城大桥,在朝鲜总督府交通局和满洲国关东军司令部的参与下,于1936年春动工修建,1937年通车使用。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后,在远东地区集结150万兵力,分三路从中苏、中蒙、中朝边境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12日,苏联红军出动了60架飞机,向日军阵地实施了毁灭性的轰炸,日军的防线全面溃散。战局逆转,日军仓皇撤退。
为了切断苏联红军地面部队的追击,日军于12日凌晨在稳城(凉水对面)大桥第五号桥墩上安装炸药,实施爆破。执行此次爆破任务的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下属宪兵大队谍报科大尉三司(女,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成为镇压东满地区反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巨大的桥梁脱离桥墩,大桥分成了两截。稳城(凉水至朝鲜)大桥结束了它九年的桥龄,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是一座“短命桥”。
“桥龄虽短,但这座桥见证了中国军民从全面抗战到抗战胜利的整个过程,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红色教育基地、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刘新财说, 2007年,凉水断桥被列入图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机关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到这里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刘新财经常给他们讲解日本侵华的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让每个老百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凉水断桥回到图们市区,记者来到位于图们市区明星路与友谊街交汇处的东北解放纪念塔。图们市博物馆副馆长徐畅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
“东北解放纪念塔(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因为塔身颜色为白色,图们人习惯称之为‘白塔’。” 据徐畅介绍,东北解放纪念塔建于1945年9月,占地面积314平方米,塔基为方形,塔身为方锥形,边长13米,塔高15米。该塔是为纪念1945年8月17日解放图们城牺牲的20名苏联红军战士而修建的,塔正面用俄文镌刻着“光荣属于为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图们城而英勇奋战的红军战士, 1945年8月”。
1981年5月,经州政府批准,该塔列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列为延边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几经修缮后的东北解放纪念塔外围面积594平方米,碑底面积169平方米,塔身高16.99米,五角星直径1.06米,已成为图们市旅游景点之一,俄罗斯游客到图们后都会去塔前献花。
记者手记:延边每一座丰碑、每一处革命旧址,都镌刻着许多鲜活的革命故事。从这些红色印记中,我们能看到、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州人民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与敌人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气概。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与奋进。在伟大时代召唤下,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崇高的革命精神,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展现新的作为。
记者 黄静波 刘鑫君
来源:延边日报